时间: 2025-04-20 18:14:54 | 作者: 磨粉设备
比如说今年春晚收视率创下了39%的新高,要知道在过去几年,春晚收视率差点就要跌破20%。
因为今年春节的最大的热点和奇迹,来自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AI初创公司,它叫做DeepSeek。
坦率来说,在春节这个注重娱乐和轻松的氛围下,DeepSeek用前所未有的关注热度,横跨中美两国几乎从政府、官媒、企业届到自媒体的所有头版头条。
甚至连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都在公开讨论DeepSeek,我身边所有人,不管是企业家,还是从来不关注商业的人,都在问DeepSeek是什么,怎么用?
所以,过去这几天,我们并不急于对DeepSeek做搬运式的报道,泛泛而谈。我们做了更深入的研究,我们会用两篇文章来聊一聊DeepSeek。
DeepSeek母公司是2015年成立,后来成长为国内头部的千亿量化私募基金,幻方量化。
所以,幻方量化本身就跟AI渊源非常深,DeepSeek就是幻方旗下的大模型。
第一、它是从国外火到了国内。(并不是先在国内火)在1月20日之前,DeepSeek在国内的声音还少的可怜,但随着DeepSeek发布R1大模型之后,在美国的下载量直逼OpenAI的GPT。
这个DeepSeek是何方神圣,为什么能跟全球AI大模型领导者OpenAI并驾齐驱?
美国人越是研究,就越对DeepSeek感到惊讶,这个大模型的能力已经不亚于OpenAI最新的o1大模型。
换句话来说,在美国人最自信的AI大模型技术创新领域,中国的DeepSeek后来者居上,成为了跟OpenAI不分伯仲的顶级大模型,从一个跟随者变成了领跑者。
与DeepSeek的成绩形成直观反差的在于,DeepSeek大模型的训练成本不到600万美元,而GPT O1的训练的成本,保守要上亿美金。并且,DeepSeek的小组成员大约在130人,其中几乎都是中国本土清一色的应届毕业生和博士实习生。
这样的团队做出了毫不逊色OpenAI的顶级大模型,让硅谷的科技公司开始怀疑人生。
所谓开源,就是DeepSeek把自己所有的技术代码全部公开,给所有人共享研究成果。
像OpenAI原来也是开源模型,但从GPT 3.0之后,OpenAI就选择了闭源。
所以,OpenAI不再跟外界公开分享,而是转向闭源,开始追求商业化的结果,确保自己的位置能够一直领先。
但是,DeepSeek不仅做出了不逊色OpenAI最新的顶级大模型,还全部开源。
这是一个冷战热词,斯普特尼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它由苏联最先发射,让自信的美国人很难接受,从而创立了NASA航天局,实现了登月计划。
现在轮到DeepSeek再度刺痛硅谷精英的自信心,纳指一度下跌3%,美国科技公司市值蒸发了5000亿美元。
当然,如果从更深角度去理解,用一句话来解释DeepSeek爆火的底层原因。
那就是:在我们自己都默认落后的大模型技术创新领域,DeepSeek用我们和美国人都未曾设想的方式,划出了一道奇迹之弧。
从OpenAI的ChatGPT大模型横空出世之后,尽管国内企业迅速跟进,也推出了不少对标GPT的大模型。
但是,实事求是的说,因为我们自己和清华大学的团队也在开发AI在营销领域的垂直应用,我们对不同大模型做了深度使用,也仔细研究了行业专家的意见。
我们来做分工,你做技术创新,我做应用变现,把技术迅速商业化,铺开到所有的领域,赚到钱才是王道。
其实,这种思想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有了,我们一个惯性认知就是,美国企业擅长搞技术创新,中国企业更擅长做深度应用。
所以,在所有的领域,我们会有一种跟随式的模仿思维,只强调怎么去快速模仿,在应用上赚钱,对底层创新极度缺乏耐心。
利润高的项目才叫做有前景,如果把钱拿去做基础科研和技术探讨研究,那就必然要遇到这一种的质疑:
不会有投资者去给你一分钱,哪怕是不缺钱的大厂,也不会对这样的项目拥有多少信心。
而且,大厂可能会更加追求商业化,因为大厂有盈利和增长的压力,需要对自己的股价和股东负责。
从商业角度来讲,基础研究的投入回报比很低,不如把钱花在模仿上,把别人的技术拿来,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
这也是为什么创新没发生在更有钱、更有资源的大厂,而是发生在DeepSeek这样的初创公司身上。
当然,我不能说过去的逻辑是错误的,因为在过去的全球化环境下,很多中国企业就是从模仿和跟随一步步成功的,这是铁的事实。
但是,今天的时代会有一点不一样了,它对创业者的要求,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有了新的变化。
第一、在AI时代,企业一定要找回和重新拥有我们对技术驱动型创新的信心,特别是底层的硬核创新。
虽然这么做,可能暂时还不容易被理解,但是,整个社会需要被一个又一个事实教育。
这也是为什么官方会高规格去宣传DeepSeek,当这个社会能够让硬核创新的人功成名就,群体性想法就会被改变。
过去赚快钱的时代和运气,今天会变得极其稀少,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要参与到真正的技术创新当中,走到技术的前沿,去推动整个生态的发展,这也是专精特新的根本含义。
第二、中国本土的人才被严重低估了,我们大家可以尝试把更多资源拿来培养企业内部的人才以及新鲜血液,而不是迷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花大代价引进外部大公司的人才。DeepSeek和幻方量化的创始人,梁文锋说:
“在颠覆性的技术面前,闭源形成的护城河是短暂的,即使OpenAI闭源,也没办法阻止被别人赶超。
所以,我们把价值沉淀在团队上,让我们的同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得到成长和积累,形成可以创新的组织和文化,这就是我们的护城河。”
我曾经说过,包括在除夕的文章里也讲到“向心而聚”,做企业就是在做一个投资回报的游戏,我们把钱投入到哪里,能轻松的获得更大、稳定、持续的回报?
如果拿以前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去讨论视播时代和AI时代的盈利模式,可能就是一种刻舟求剑。
我们目前所做的,未来想要做的事,能不能让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变高,能不能给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想,只有自我定位更加清晰、更加精细化运营、更能跟上时代的企业,才更有机会在未来活下来,获得更大的发展。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依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